建设一流湾区须速建直达成渝高铁
港珠澳大桥广东省界牌
近两年来,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被提上国家战略,对大湾区的讨论持续火热。上个月,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。今天,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。虽然大湾区规划尚未发布,但湾区大幕已然开启。一流湾区必须具备国际一流的硬软实力,代表中国和世界的最高水准,这须把握四个优先方向,其中速建直达成渝高铁,将西南纳入湾区腹地是重中之重。
首先,要优先建设广深港核心。与其他三个湾区比,粤港澳湾区还是面积、人头及货运、客运量占优,但在服务业及总部经济上差距巨大。不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改革开放,百年以来,香港之于国家的贡献国内城市无人可及,这主要基于其自由连通世界的绝对优势,香港是中国近代以来进步的启动机。没有香港,深圳和珠三角也不会有今天的崛起。即使在当下,尽管广深在物质硬件、GDP等指标上与香港三分天下。但不得不承认,与香港这一世界城市相比,广深的城市管理、法治建设、营商环境,特别是国际化上依然差距巨大。湾区建设核心在于广深港,没有广深港的协调发展,就不会有湾区的升级成功。广深港一体化应从硬件、物质互补向制度、社会融合延伸。比如可在前海法院委任了13名香港人出任陪审员的基础上,可以借鉴香港廉政经验在广深试点率先实行官员财产公开,可在广州南沙等地试办香港城,尝试在广深试点身份证通关、车辆直通的措施。任由广深港恶性竞争,大湾区概念只能沦为珠三角的另一马甲。在湾区大目标下,广深港精诚合作,使得湾区成为国家和世界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标杆。
其次,要优先补上珠江口西岸短板。改革开放以来,珠江口东岸已经形成广莞深港经济发达走廊,而珠江口西岸与东岸落差极大,中山、珠海GDP仅相当于港深的约1/9。之所以如此,两岸交通不畅是一重要原因。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前,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是珠江口唯一过海大桥,今年国庆日车流量已达15万次,拥堵不堪已是常态,东西岸融合难以进行。尽管珠江上架通的桥梁也十几个,但大多位于广州市区,这与武汉、重庆同期在长江上架设多座跨江大桥相比大为逊色。因为交通不畅,香港、深圳的经济光芒难以辐射到珠江口西岸,而西岸的发展潜力也长期得不得发挥。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和珠江口数条跨海通道的规划建设,珠江口东西两岸也将实现一体化。珠江口西岸自然禀赋良好,并非没有这个潜力,东岸的今天或就是西岸的明天。为此,广州、深圳、东莞、香港、珠海、中山等城市可优先相向发展临近珠江口区域,形成环珠江口临海城市带,形成带动珠西、粤西甚至西南发展新的核心极。在珠西临海片区,也可划地给香港、深圳建设新城,或调整行政区域或将省市政府府迁入珠西临海区,以最快的速度补齐珠西短板。若西岸也能够再造新深圳或新香港,则大湾区将两岸比翼齐飞真正崛起。
第三,要优先拓展西南腹地。原来的珠三角概念不包括港澳,只是埋头三来一补加工,只有一条北向京广线,连粤东西北都顾不上,更谈不上辐射其他省市了,从而被认为与长三角不可比拟。但现时情况已大为改观,随着高铁网络的迅速发展,湾区从交通末端一跃成为交通枢纽,国内腹地不断拓展。北向沿线与湾区联系从来紧密,如在湾区的湖南人可能比在长沙的湖南人还多,武广高铁开通后,湖南郴州与广州之间的客流即远超其至长沙客流量。随着赣深高铁开通,湾区与北向腹地联络将十分顺畅,其北向腹地纵深可达长江。东南向需与长三角分享腹地,湾区腹地约500公里,在沿海高铁外该方向还将规划杭州至广州直达高铁。海南主要客流方向是湾区,也已规划高铁、跨海通道联系。西南五省有2.36亿人口和136万平方公里面积。如果说珠西是湾区潜力市,那么西南就是中国的潜力省。西南与湾区的联系要比长三角紧密得多、便利得多,湾区对西南辐射具有独特优势。仅此一个方向,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就已经大大超过另三个湾区。鉴于其他方向均已基本定局,湾区应将腹地拓展重点放在西南。随着贵广、南广高铁的开通,广西与湾区联系近年来突飞猛进,广东近期规划建设深圳至南宁新350公里时速高铁更是锦上添花。但西南其他各省至湾区交通依然存在极大瓶颈,特别是西南核心城市重庆、成都至湾区铁路联系比起武汉方向要逊色得多(武汉至广州为4小时,重庆至广州为7时30分左右,成都至广州需10小时)。孙中山先生在《建国方略》中,将重庆至广州铁路列为西南铁路第一线,百余年未建极其遗憾。广东省委全会及各界已动议建设重庆,经怀化、永州至广州、深圳、香港新线高铁,其将湾区与西南连成一线,4小时到达重庆、成都并通达西安、兰州、新疆、欧洲等,将是湾区对外交通的最优先选项。为此,可将“泛珠9加2”改为“泛湾区经济圈”,并邀请泛珠之外的重庆市参加,这样,就会形成成渝至广深港新的中国经济发展主轴。西南经济潜力发展轴与湾区东南发达轴相结合,将强有力改变南中国东强西弱的格局,南中国的交通及经济版图即将改写,战略意义重大。潜力西南与强势湾区联手,粤港澳湾区冲刺世界第一湾区将具有最坚实的基础。
四、要做好南向出海文章。如果没有港珠澳大桥,珠海就是交通末端。但港珠澳大桥一通,珠海就是珠西或西向各省入港的交通枢纽。湾区也一样,从陆路看,似乎就是到了交通末端。但从水路和空路看,湾区却是中国面向东南亚、大洋洲、印度洋的最佳出入口,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这一区位优势十分明显。与长三角主要面向成熟的韩国、日本等有所区别。加强与亚洲这些人口众多、面积巨大、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与国家合作,是湾区国际战略的优先方向。
凭借良好的自然条件、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,通过打造广深港核心、补齐珠江口西岸短板、拓展西南腹地腹地以及做好南向出海文章,提升软硬件实力,是大湾区致力成为南中国、东南亚,甚至印太地区的经济中心的必由之路。